展商简介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74年,是交通运输部直属正局级科研事业单位。1974年4月18日,由交通运输部批准,将天津港回淤研究站和交通运输部西南水利水运科学研究所合并,成立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简称“天科所”)。1982年7月5日,经天津市政府同意,成为驻津单位。2010年1月1日,经交通运输部批准,启用“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名称(简称“天科院”)。坐落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核心区,拥有一个本部两个基地,总占地41万平方米,科研用房和实验室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天科院下设15个科研中心和5个科技企业,主要从事交通运输科技事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等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拥有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水路绿色建设与灾害防治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水运工程检测设备计量站、中国-印尼港口建设与灾害防治联合研究中心、中国-孟加拉港口建设联合研究中心、中国-阿联酋绿色生态港口建设技术联合实验室、大型水动力中心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水运监测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9个国家级平台,拥有工程泥沙、水工构造物检测诊断与加固技术、水路交通环境保护3个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和渤海湾港口航道长期性能交通运输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以及天津市水运工程测绘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海洋环境与修复技术工程中心,建有天津市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编的《水道港口》是国家一级期刊,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等国际检索机构收录为刊源期刊。
天科院具有工程咨询、勘察、设计、监理、评价等十余项甲级资质,通过英国劳氏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建有世界最大的450m长大比尺波浪水槽、国内最大的500gt港口土工离心机和20余座物理模型试验大厅,以及技术先进的直流风洞实验室、360°船舶操纵模拟器等一大批先进的科研设施。研究范围涵盖深远海工程、河口海岸工程、内河港航工程等多个领域,专业覆盖水动力及潮流泥沙、水工结构、环保生态、安全节能、计量检测、仿真与信息化、勘察测绘、岩土工程、风工程、造价定额、工程管理及环境监理等领域的科研实验、技术咨询、政策研究与战略规划等科技服务工作。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人,正高级研究人员70人,博士146人,各类注册职(执)业资格人员373人。
天科院事业发展得到交通运输部领导的亲自指导和大力支持。近年来,部党组杨传堂书记、李小鹏部长,时任刘小明副部长、何建中副部长、赵冲久副部长等领导多次莅临天科院视察指导工作,并提出天科院要“发挥独特专长,打造新型智库,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指示要求。天科院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为部服务、支撑行业、服务社会”为宗旨,创造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14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10项;承担长江黄金水道、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引江济淮等国家重大工程和深远海岛礁等国防建设项目共计586项,为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强劲技术支撑。
天科院的发展坚持与时代同频、行业同向。致力于以悬浮隧道为代表的前瞻性研究,开展了全球首次悬浮隧道物理模型试验,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科技日报等五家媒体跟踪报道;致力于以科技创新解决行业难题,建立了我国首个桥基船舶尾气遥测站和国内首个大型港口码头全寿命周期安全健康监测系统;致力于发挥技术专长资政辅政,在政策研究、战略规划、标准制定、指南修编、应急救援等方面全面发力,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部长政策咨询委员会、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交通运输部新型智库联盟等高端智库。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恢弘壮阔的交通强国建设,为天科院奋勇前进指明了方向,广袤的“一带一路”、辽阔的祖国江海,为天科院事业发展搭建了广阔舞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天科院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加快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世界一流的水运工程科研机构,努力用科技创新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